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2.1、人工管理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特点:
- 数据不保存
- 应用程序管理数据
- 数据面向应用程序
2.2、文件系统阶段
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离,当物理结构发生改变时,不会导致应用程序的修改,这称为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应用程序脱离数据的物理结构,适应性提高。
编程人员不必关系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其生产效率提高。
2.3、数据库系统阶段
1)数据集成(主要目的)
数据的集成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
2)数据共享性高
一个数据可以为多个不同的用户共同使用。即一个数据有多种不同的用户视图。这些用户视图简化了数据的共享
3)数据冗余小
4)数据一致性
通过消除或控制数据冗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引起数据不一致的根源就是数据冗余)
5)数据独立性高
定义:数据定义与使用数据的应用程序分离称为数据独立
- 数据的逻辑独立
不同的应用程序(用户)对同样的数据使用不同的视图,这意味应用程序在一定范围内修改时,可以只修改它的数据视图,而不修改数据本身的定义;反之数据定义的修改,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修改。
- 数据的物理独立
可以改变数据的存储结构或存取方法以响应变化的需求而无须修改现有的应用程序
6)实施统一管理与控制
- 数据安全性【Security】:保护数据,防止不合法的使用而造成数据泄露和破坏
-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
- 并发控制【Concurrency】
- 故障恢复
7)减少应用程序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
文章评论